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直属事业单位,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内的两座省级自然博物馆之一,现为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收藏有植物、动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标本3万多件。以丰富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有色金属矿产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和珍稀的白头叶猴、瑶山鳄蜥、金花茶、桫椤、银杉等动植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陈列为特色。
- 中文名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
- 类 别
- 地区自然博物馆
- 地 点
- 南宁市人民公园白龙湖东侧
- 竣工时间
- 1934年7月1日(前身)
- 开放时间
- 198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 馆藏精品
- 银杉、桫椤等动植物标本
- 建筑面积
-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 最新研究
- 古脊椎动物与植物新属新种的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2张)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收藏有植物、动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标本,以丰富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鱼化石、恐龙化石、古人类化石,有色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和珍稀的白头叶猴、瑶山鳄蜥、擎天树、金花茶、桫椤、银杉等动植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陈列为特色。
该馆为发现的古脊椎动物与植物新属新种的研究,大部分是该馆专业人员完成的,有部分和其他科研单位专业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大部分已分别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植物分类学报》和日本鲸研究所1984年科学报告35号。有少部分论文有关专业刊物已选定待刊。另外,馆内还编写有《简介》。
生存年代:现代
采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总登记号: 006734
生存年代:白垩纪
采集地:河南省
形态特征:恐龙化石中的精品。蛋呈圆形或椭圆形,蛋壳破裂,蛋壳表面略显粗糙,表面不具纹饰。蛋壳厚度约2毫米左右。
总登记号: 006728
生存年代:晚更新世
采集地:广西鹿寨
形态特征:剑齿象是长鼻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于中新世,灭绝于晚更新世晚期。剑齿象个体较大,上门齿长,下门齿缺失。颊齿脊型,齿冠低至中等高冠
总登记号:005769
生存年代:第三纪
采集地:湖北省
形态特征:属脊椎动物中的硬骨鱼纲鲤形目。体型较小,呈纺锤形。
身体的最高高度位于背鳍附近。体高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眼大,吻短。
总登记号:006029
生存年代:晚侏罗世早期
采集地:辽宁省义县
形态特征:长颈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头小,颈部长,显著肿大的背肋S型。
该馆每周二至六。每天上午 8:00 - 11:00 下午 14:30 - 17:30
星期日上午 8:30 - 下午 17:30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