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分析《茶馆》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意义

  盛煌资讯     |      2023-10-05 21:22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话剧作品《茶馆》对于人物的把握贴近现实,细腻的语言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带入情境中。这部作品中的所有人物都离不开老舍的敏锐观察与灵活创造。老舍透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折射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丑陋百态。在《茶馆》的人物表中,女性角色只有个位数,那么为何偌大的茶馆,女性角色只有寥寥几人呢?

《茶馆》中的女性人物包括乡妇、小妞、康顺子、王淑芬、周秀花、王小花、丁宝、庞四奶奶、春梅、小心眼。其中,周秀花、王淑芬等角色出现不多,前者被称“小花的妈”,后者被称“栓子娘”,身份分别为“大栓的妻”与“王利发掌柜的妻”,都存在明显的依附性。

周秀花与王淑芬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早已认可,对他人也是类似的称呼,思想逐渐固化,她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王淑芬在面对李三与丈夫王利发的争执时,认为“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如此不仅是不想助长二人的怒气,也间接体现出她对丈夫的习惯性维护,不会在他人面前让丈夫丢了面子。庞四奶奶知道丈夫吃喝嫖赌,却依然平静地告诉别人:“他已经弄了好几个小老婆”,甚至认为既然皇帝有三宫六院,自己丈夫也可如此。王淑芬与康顺子,普遍将自己的人生寄托于他人,王淑芬认为儿女长大可以让自己脱离困境,康顺子则认为自己是在为康大力活着。所以《茶馆》中的女性,在思想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剧中女性在生存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困境。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乡妇无可奈何,要用二两银子卖掉女儿。饥肠辘辘的二人在茶馆央求,恰巧常四爷和秦仲义在谈论实业救国的不同看法。面对母女二人,秦仲义要将她们“轰出去”,而常四爷说“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乡妇、小妞的出场,是为了凸显秦仲义和常四爷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个胸怀家园、有礼有义。两人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也从女性弱势群体中反映社会残酷。康顺子不甘被卖做太监之妻三次出走,她的抗争实质上是以卵击石。而由三次出走的悲剧性及矛盾性可以得知,康顺子——旧社会女性的缩影,一直在生存困境中难以脱离曲折坎坷的人生。

作品中由寥寥几笔的女性形象所要展现出的深层内涵是:在此残酷且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举步维艰,悲惨生活难以言状;旧社会下,话语权完全属于男性,女性失去了反抗能力;女性群体形成的思维定式导致其不愿去反抗,甚至主动套上旧社会沉重的枷锁。

《茶馆》所表现出的女性悲惨形象,是希望唤醒世人,帮助女性摆脱悲剧命运,真正获得解放。我们除了需要从社会制度及舆论、家庭等方面进行改变外,女性自身也需要觉醒主体意识,只有由内而外的抗争,才能够帮助女性摆脱悲惨的命运,过上美好生活。